造船業低迷企業掙扎求存
2014-03-07 08:36:3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政策篇
政策力促行業升級 民企盼獲更多公平機會
在行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中國船舶工業正面臨重重考驗,而在國務院及有關部委的引導下,產能嚴重過剩的中國船舶工業也在全面實施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企業之間兼并重組不可避免。
在這一輪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國家近年來陸續出臺的多項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更多的民營造船企業認為,國家陸續出臺的政策依舊更多地惠及國有船舶企業,民營船廠在這一輪政策中并沒有享受多少實實在在的好處,亟待政策給予民營船企更多的支持力度。
眾多政策出臺 扶植力度加大
針對船舶工業當前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矛盾,國家相關部門在2013年先后頒布了多項重要文件,以扶持船舶工業的轉型升級。
作為國務院頒布的統領性文件,《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在抓住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和核心問題上,提出了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而由交通運輸部等多部委聯合發布的《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則提出鼓勵具有遠洋和沿海經營資格的中國籍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根據不同船舶類型、提前報廢年限,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按1500元/總噸的基準對報廢更新的船舶給予補助,補助資金按各50%的比例分別在完成拆船和造船后分兩次發放。
“其實我們也是希望新政策能夠更加寬松一點,以鼓勵多拆些船,而不是規定太多的附加條件”,有造船業內專家接受采訪時指出,《實施方案》的想法還是顯得有些機械,比如仍然將“拆”和“造”聯系起來,從宏觀角度看并不能改變運力過剩的局面。
但不可否認,上述政策對于淘汰以往老舊船舶促進結構轉型升級有很大的幫助,而客觀上給船廠也帶來更多的訂單,也為航運和造船市場的好轉爭取了更多時間。
民營船廠期待公平競爭環境
不過,多名民營造船企業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出臺的多項政策能夠真正惠及民營船企的并不多,比如上述有關拆船的《實施方案》并沒有給民營船企真正帶來訂單。而目前所有的政策對于民營企業最為關心的融資難等問題并沒有提及。
“造船是資金密集型和人力密集型的產業,如果國家政策沒有足夠的扶持、銀行不能提供寬松的資金環境的話,民營船廠是非常困難的”,南通某民營船廠相關人士如此對記者表示。
“現在我們只是希望有一個公平的環境,否則這些扶植政策沒起多大作用”,浙江舟山某較大民營船廠相關人士也表示,目前來看,政策相對令人失望。比如拆船補貼政策,如果符合條件的船東放到國營船廠拆船,就會享受到出口船的退稅補貼,但是如果放在民營船廠就沒有。
“目前來看,國營船廠訂單十分飽滿,民營船廠確實日子難過一些,因為國營船廠能拿到貸款,絕大部分民營船廠拿不到”,南通某大型造船企業相關人士對記者坦言,自從銀行把造船行業列為高風險行業之后,民營船廠如何獲得貸款支撐就成了首要任務。
當然,從地方層面,不少民營船廠是當地政府以往的納稅大戶,甚至是解決就業的重要來源,地方政府顯然也不希望他們倒閉。一位曾在舟山市船舶行業協會任職多年的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船舶產業是舟山的第一大產業,目前在還沒有其他產業來取代的情況下,必須把這個產業撐下去,政府也希望能夠保住地方上的骨干龍頭企業。